若20世紀還流行這樣的寺廟建築,我真的覺得20世紀初的建築大師密斯凡德洛不會說【少即是多Less is more】的名言了,因為它真的美呆了,就像英文的"INTOXICATING"一種讓人癡迷醉心的美。
吳哥窟裡大大小幾幾十處的寺廟建築,老實說走到後來真的看到眼花撩亂了,因此有特別讓人難忘的幾座寺廟,就代表它真的是有它獨特之處。【女皇宮】就是我這次第一個想介紹的寺廟,原因就是在他精采的裝飾藝術,雖然身處區吳哥窟園區的邊緣,但他相當值得你特地前往呀!!!!
女皇宮建於西元967年,為一印度教寺院。此景點距離暹粒市區約45公里,車程約50分鐘,女皇宮於西元1992年正式納入世界文化遺產。班蒂(BANTEAY)之意為宮廷、宮院;斯蕾(SREI)為 女性之尊稱;因此又被稱為「女皇宮」。此寺廟由一位功高的婆羅門(即祭司)所興建,他因為怕冒犯到國王,因此女皇宮的尺寸明顯比其他吳哥寺廟來得小,入口大門僅僅只有150公分,出入皆須彎著身體。(引用自此&此) 不過我覺得女皇宮的名稱也真適合它,因為他古典細緻的紋飾彫刻,真有幾分女性的典雅之美,外加它不是像大吳哥如此高大壯闊的建築格局,以較小巧易親近的低矮格局呈現,會有此名稱一直傳下去也不奇怪了。
這是吳哥窟裡較早期的印度教寺廟,雖可能礙於當時的建造技術,不像小吳哥有著層層高聳的塔寺,但約兩層樓高的女皇宮,更有著親切易居住的特質。
感謝他們選用的堅硬砂岩,我們直到今日也還能看到他的真跡。所以.....這是手工刻出來的石雕!!!!!沒有任何電力機械的輔助,完全是手工敲製而成,而且女皇宮的瑰麗花紋就美在他竟然可以用手工刻的如此深刻,花紋裡充滿了許多有機曲線,層疊交織,這就是女皇宮最出名的神奇魔力呀!!!!
門楣上刻著印度教故事,就像我們台灣寺廟上的剪黏跟交趾陶或是壁畫等藝術作品,有他教化人民的實用目的。
我也很喜歡她的柱子,細緻的雕花紋飾是另一種雅致的美,有大海滔滔浪花、也有植物藤蔓的紋樣,我想我只能拿我們【三峽祖師廟裡的超強透雕龍柱】作PK了,哈哈哈。
我們台灣寺廟也不能輸呀!!!!!!!!你們說 是吧!!!!
由於此女皇宮供奉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的毗濕奴(Vishru)
,上圖這幾尊是
金翅鳥神(Garuda)
,是毗濕奴的座騎,為半人半鷹的化身,臉部主要特徵為尖尖的鷹嘴,他們駐守在門前正張牙裂嘴地恫赫著遊客,這些不就等同於我們寺廟裡的石獅子嗎?
泰國國徽裡就是這隻巨鳥
門楣以須彌山的三角形意象層層堆疊出,細緻的紋飾除了氣勢外,多添加了一種古典美。另外你可以看到它是一塊塊石頭拼組起來的,所以應該可以在室內雕刻完載運來此次建造起來吧!
每個來吳哥窟的人都一定會站在一層又一層的門口外,向內拍出充滿深度的照片。吳哥窟的門都不是很高的大門,每走一個門就要謙卑低頭跨步踏出,我覺得當時的設計者真的很巧妙,讓人在踏入寺廟後,變成只是須彌山腳底下一個謙卑平凡人。
旁邊也有當時的護城河,絕大多數已經乾涸,剩下一小部分。而護城河在印度教觀念裡就是代表大海,有山有陸地有海,構成一個微觀世界。
一座座小山矗立在面前,還有仿生的大自然紋飾,提醒自己是來自大自然,對自然之神都應抱著感激尊敬的態度。
這裡頭有著【東方蒙娜麗莎】之美稱的Apasara曼舞女神雕像,就在照片中門楣旁這兩尊,礙於內部在整修無法近距離端詳美女真面目,看不清楚吧!!!那我們來看複製品
感謝有此東方蒙娜麗莎的複製品,置於【吳哥之家】飯店
一角,我才可以近距離端詳他的美貌。
尚未修復已倒塌的山形牆擱置在一旁。
我的媽咪出國玩耍心情特好,但最後大家拍完照都趕緊跑到出口的樹蔭下乘涼了,我媽也是。
這天頂著超大的中午艷陽來女皇宮,各位 千萬要慎選時間,雖然拍起照來色彩非常鮮艷,但完全無遮蔽物,只能在遺址間的走道行走,陽光直射無處逃,非常熱。
這個經典門楣怎麼沒做成周邊商品呢? 好可惜呀! 我覺得是跟那尊仙女浮雕【東方蒙娜麗莎】一樣讓人癡迷難忘的意象呀!
一千多年的風雨洗刷,竟然還能保存如此良好,我想當時剛完工時應是更加斑斕瑰麗吧,這真是我這次吳哥窟裡眼睛最捨不得離開的一座塔廟,『吳哥藝術之鑽(Jewel In Angerkor Art)』真不是浪得虛名,將粗糙的砂岩雕刻成精緻小巧的珠寶鑲嵌在建築之中,鑽石真的是女人最好的朋友,怪不得會這麼讓我著迷呀!!!!!!! 再次推薦,一定要來看她一眼呀!!!!!!!!!!
延伸閱讀:
吳哥窟朝聖行-你一生必來的【小吳哥】日出美景
最後..邀請您,來我們的旅遊粉絲頁按
【讚】呀!!感激!!!